每年10月10日為“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青春之心靈 青春之少年”。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為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質發展,近日,山東省戴莊醫院通過開展中秋親子溝通聯歡會、科普講座進校園、科普直播等系列活動,全力關注、支持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工作,美我青春心靈,強我青春少年。
八月十五中秋至 親子溝通共聯歡

“噢媽媽,燭光里的媽媽,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噢媽媽,燭光里的媽媽,您的眼睛為何失去了光華……”聽著這真切的聲聲呼喊,看到演唱者眼角中泛起的點點淚花,在場觀眾無不為之動容。但是,誰又會想到,這位名叫晴晴(化名)的14歲少女兩周前因抑郁癥入院,曾在40分鐘的心理治療中始終表情冷漠、一言不發。而在這場中秋節當天舉行的“我們的節日·中秋節”慶中秋、迎國慶親子溝通聯歡會中,她在互動游戲、吟誦古詩和歌唱父母恩等每個環節中都踴躍表現,樂此不疲。
“舉辦這場聯歡會的初衷,一是讓孩子們感受中秋的節日氛圍,讓親子享受到團圓的溫暖;二是想借此激發患兒的生活樂趣,引導他們從‘自我’的小世界中走出來,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增進親子關系,密切醫患關系。”兒童青少年心理科護士長胡春鳳眼神中滿是堅定。2021年,醫院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站組織舉辦“六一兒童節聯歡會”“粽葉飄香 端午安康”“手工制作”等活動,以寓教于樂的形式、“潤物細無聲”地熏陶著每一顆純真而美好的心靈。
科普講座進校園 科學健康記心間

9月25日、27日,濟寧高職校與濟寧市第三中學多媒體報告廳內座無虛席。兒童青少年科心理治療師張東正在進行“維護心理健康,拒絕網絡成癮”2021年濟寧市預防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健康科普講座,引導在校學生深入了解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原因、網絡沉迷對成長的影響以及如何預防網絡成癮等方面,為促使他們養成科學、健康上網的好習慣添磚加瓦。“真是太實用了!”“原來,沉迷網絡的危害比我知道的還要多得多!”“以后我一定會合理控制上網時間,在家也不沉迷手機游戲了!”……盡管科普講座已接近尾聲,但聽眾們仍意猶未盡,一句句贊嘆從他們口中紛至沓來。
“當下,青少年將網絡視作生活必需品,各類電子產品、社交平臺等的廣泛應用,為青少年營造了隨時隨地的上網環境和沉浸式體驗。同時,未成年人對新鮮事物具有好奇心且自我約束能力薄弱,面對網絡難免存在沉迷和成癮的風險,因此,一場‘維護心理健康,拒絕網絡成癮’的‘守護’行動勢在必行。”張東說。2021年1月至9月,醫院已在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站開展各類心理健康講座17次,進校園健康講座4次,內容涵蓋“中高考前心理調適與管理”“科學應對人際交往,悅納青春期陽光”“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青少年心理健康與壓力管理”“決定孩子一生的八個關鍵教導”“揚帆起航,從‘心’開始——開學心理調適指南”“康復期家長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養方式”等諸多選題,廣受好評,
科普直播進萬家 科學防治線上教

一位主講醫師、一間會議室、一臺筆記本電腦、一個麥克風、一塊投影幕布,10月9日,一場以多動癥為話題的科普直播如期舉行。“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在幼兒園、學校里老被批評,作業拖拉,總是丟三拉四,怎么辦?”“容易惹禍、不服管教,不治療不行,可治療又擔心藥物不良反應,怎么辦?”“有其他非藥物治療方法嗎?”……隨著兒童青少年心理科主治醫師尚魯寧精心拋出的問題和層層深入的剖析,多動癥正由一些人口中談虎色變的疑難雜癥逐步轉變為一種常見的、可預防、可治療的疾病。與不斷增加的在線收看人數一起改變的,還有觀眾對多動癥的進一步了解與正確看待、積極應對的良好心態。
“互聯網的高度普及和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對網絡直播這種傳播方式的喜愛,使得我們嘗試著利用這種契機讓他們足不出戶就能對心理保健知識多一些了解,也對心理疾病少一些誤解,對心理疾病患者多一些理解與包容。”兒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張躍兵說。為了讓更多青少年都能接受到優質的心理健康輔導,醫院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站綜合運用面談接訪、電話咨詢、網絡咨詢、心理咨詢等多種形式,積極做好未成年人心理輔導工作,為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這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大釗發表在《新青年》雜志上的鏗鏘文字,更是山東省戴莊醫院對兒童青少年群體“讓患者滿意、讓家屬滿意、讓社會滿意”目標的孜孜追求。下一步,醫院將進一步大力培養兒童心理健康服務人才,全面提升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詢服務、評估治療和心理援助等服務,為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障。
宣教部供稿